母亲节书单|关于生育自由的未来

成为母亲不仅是女性个体的选择,也是自然和社会的选择。当今社会核心家庭中的母亲更为不易,母职不应也不能只落在母亲一人身上。谨以这份书单祝各位母亲节日快乐!

《对影:围绕母亲的故事》

[日]远藤周作 著,六花 译,台海出版社 | 磨铁,2025年3月版

本书收录了远藤周作追忆亡母的七篇小说,包括2020年发现的未公开作品。“母亲”是远藤关于信仰思考的之一道门。他将笔端扎进阴郁寒冷的大连、阳炎摇曳的东京、黑雾迷蒙的九州,怀着悲悼与渴慕之心,打捞、拼凑出真实与虚构交叠的一尊朣朣之影——被社会规训、为家庭牵绊,却依然冲破桎梏贯彻艺术家人格,于缝隙中坚守信仰的母亲形象。

《夏娃:关于生育自由的未来》

[加]克莱尔·霍恩 著,周悟拿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3月版

本书回顾了从十九世纪成为游乐场时尚的初代育儿孵化器到当今的尖端科学突破的漫长历程,深入探讨了这个时代更具挑战性的一些问题。比如,人造子宫对于女性保护来说到底是解放的福音还是新的压迫?我们如何保护生殖和堕胎权利?曾在“优生学”名义下出现的历史悲剧会再现吗?人造子宫技术下诞生的孩子该以什么样的身份标签去面对父母?这些伦理上的模糊地带和未知领域,都亟待填充和赋予新的伦理程序。

《家务,随便做做就行了》

[美]凯瑟琳·戴维斯 著,吴慧雯 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5年3月版

这本书特别推荐给过母亲节的母亲们。本书谈到了“做家务很简单”的误区;谈到“保持完美”背后的偏见;揭示了“家务”作为大型复合任务的本质。作者也指出,将家务工作与性别、道德、成败挂钩是一种社会性的霸凌,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难处,应该善待自己,不要因家居凌乱自我责备。

《她是幸存者》

[美]格蕾丝·赵 著,陈磊 译,九州出版社 | 后浪,2024年6月版

作者说自己一生中至少有过三位母亲:“在我的童年,母亲是迷人的派对女主人,是野心勃勃的‘黑莓女士’和‘蘑菇夫人’。到我的青春期,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成了幻听的囚徒。逃过战乱,移民至美国,曾经坚韧、明媚的她,何以蜕变至此?我开始探索她精神痛苦的根源,希望能理解是什么力量‘杀’死了她。由此,我的第三位母亲诞生了。作者不仅发现了是什么将自己的母亲打倒的,亦发现了她为之而生的是什么。”

《成为单身母亲之后》

[日]黑川祥子 著,韩晓丹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11月版

1985年,迫于国际形势的压力,为响应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日本颁布实施《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也是在同一年,在职场实现男女平等之前,日本 *** 抢先一步创建了优待专职主妇的国民年金制度。此后,一系列向已婚女性和丧偶女性倾斜的政策相继出台。妻子、寡妇获得政策上的优待,而离婚、不婚的单身女性不受政策保护,无形的打压形成了对单身女性的歧视和变相“催婚”。“身为顶梁柱的丈夫+专职主妇+两个孩子”组成的“标准家庭”,早已不是女性唯一的选择。然而,基于这种传统家庭模式制定的政策仍深深影响着日本女性的生存现状。

《有母亲等待的故乡》

[日]浅田次郎 著,叶廷昭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3月版

这是一部虚构作品。事业有成的食品公司社长、刚刚失去母亲的女医生、熟年被离婚的销售人员,三个出生成长在东京的中年人,即将退休,他们都没有可以回去的故土。机缘巧合之下,他们购买了信用卡公司为顶级客户提供的“归乡服务”。只需支付50万日元,就能前往一个虚构的故乡与“母亲”共度两天一夜,做一场返乡的好梦。原本以为只是一趟体验乡愁的旅行,他们却因旅途中的灵魂人物——等待在故乡的“母亲”而深受触动,三人逐渐迷失在虚构与真实之间,也获得了重新审视自我人生的契机。小说作者浅田次郎1951年生于东京,多次获得日本文学奖项。

  • 当前,就看这两条主线!
  • 重庆荣昌出圈背后:把网络流量变成经济发展的增量
  • 构建菌株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上海交大科研成果登上《自然》
  • 武建东:企业若不大规模推进智能体应用,必将被淘汰
  • 长三角地区中华老字号品牌景气指数发布,哪些牌子是你熟悉的?
  • 日本首相石破茂力争在7月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 明讯科技与同创伟业爆发冲突,风险投资的回购边界在哪?
  • 美国纽瓦克机场周五凌晨再次发生90秒雷达故障
  • 无人机穿越大理三塔时“炸机”,肇事游客被行拘10日
  • 当五一档票房下滑超五成,电影行业正在思考如何自救
  • 一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何以负增长?
  • 比特币重返10万美元关口,渣打分析师:12万美元目标价太保守
  • 短期内财政加力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宏观晚6点
  • 南十字星照亮天地
  • 围猎灌阳风电:广西县域上演项目围标大冒险
  • 评论丨巴菲特为何长期持有日本商社股份?
  • 短期内稳外贸、稳内需的逆周期政策加码要求进一步提升|宏观晚6点
  • 马光远谈中国文化IP: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是一座宝库,其他国家不能比